close
大灣區融合時代珠澳合作如何加深感情?
中山江門紛紛牽手澳門,大灣區城市合作格局出現新變化
大灣區融合時代珠澳合作如何加深感情?
關註南都大灣區請掃我
珠海十字門、橫琴一帶,河對岸就是澳門。
與澳門僅隔一條水道的珠海橫琴成瞭珠澳合作的“主陣地”,這裡的建設如火如荼。
靜電除油煙機價格灣區交界經濟之二
每天早上8點,32歲的張麗(化名)會準時從珠海夏灣的傢出發,乘公交車到拱北口岸,經由自助通道過關,趕在9點鐘前到澳門一傢從事零售、旅遊業務的公司上班。
據不完全統計,每天有數以萬計的人往返珠澳兩地,或上下班、或經商、或買菜,這一出出“雙城記”,已成為珠澳兩座城市日益融合的生動見證。截至今年8月,僅在珠海橫琴落地的澳門投資項目就有26個,澳門特區政府已推薦83個項目進入粵澳合作產業園,預計總投資超2000億元。作為粵澳合作的重要實踐者,珠澳合作經歷瞭由改革開放初期自發性、分散性,向“政府搭臺服務”、區域融合資源互補的轉變。
雙城記
通關提速見證珠澳融合日益緊密
“現在從珠海到澳門上班隻要45分鐘,就跟在一個城市內上班沒兩樣,這在十幾年前還很難想象。”張麗說,最初拱北口岸采用人工通關,效率較低,每次排隊通常要一個多小時,一天往返兩趟光排隊動輒就要三四個小時,每天往返珠澳並不現實,過去很多同事隻能寄宿澳門,每周回珠海一次。
據不完全統計,澳門約有10萬外地工作者,其中不少人像張麗一樣,選擇在生活成本更低的珠海定居,在澳門工作,演繹一出出“雙城記”。
橫琴口岸24小時通關開放、澳門單牌車出入橫琴落地……過去幾年,張麗見證瞭珠澳融合的日益緊密,通關日趨便利化,過關等候時間從最初的一兩個小時,縮短至十幾分鐘。她也從一個普通文員,升任公司財務部門負責人。
令張麗感受最深的,還是收入上的變化。她說,自己在珠海工作時,月薪隻有3000多元,到澳門第一個月試用期就漲到7000元,轉正後1萬多元,如今有1.8萬元左右。
由於珠海物價更便宜,每天經關口來拱北買菜購物的澳門人絡繹不絕。張麗說,其身邊不少澳門本地人娶瞭內地新娘,很多都選擇在珠海買房定居,每天跟她一樣過關到澳門上班。
除瞭市場經濟調節下人員的自發流動,珠澳的經貿交流更是源遠流長。特別是近年來,伴隨珠海經濟的起飛,越來越多的澳門人和澳門企業湧入珠海“淘金”———投資或創業。與澳門僅隔一條水道的珠海橫琴,更是成瞭珠澳合作的“主陣地”。
橫琴面積106平方公裡,是澳門現有面積的3倍。2009年掛牌成為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之後我國第三個國傢級新區之前,這裡隻是一個以養蠔業和農業為支柱的海島,GDP僅2.85億元,經濟遠遠落後珠三角一些發達村鎮。
早年在英國留學的澳門女企業傢邱玉珍記得第一次到橫琴,迎接她的隻有一片爛泥地和幾條臟兮兮的土路,偶有汽車開過,塵土飛揚,周邊都是蕉林綠野。
但當時間來到2012年,橫琴開發已如火如荼,陸續湧來的項目,大氣磅礴的施工場面讓邱玉珍感受到瞭創業的激情,“我覺得時機到瞭,當時想就是這裡瞭”,邱玉珍說。
同年11月,她在橫琴註冊“橫琴新區優越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為那些想到橫琴投資的境外企業提供中介、咨詢服務。過去五年間,其引進幾十傢澳門企業落戶橫琴。
原本隻會說粵語的邱玉珍,為瞭更好地在珠海創業,五年前開始學說普通話,如今已經能跟人流暢交談。“我現在八成時間都在講普通話,丈夫經常調侃我還會不會講粵語。”
橫琴新區
借力澳門優勢實現“跳躍式”發展
像邱玉珍、張麗這樣往返珠澳,上演“雙城記”的人隻是珠澳兩地交流合作的一個縮影。
改革開放之初,澳門一度是珠海走向世界的“窗口”。據《光明日報》報道,從1978年到1999年澳門回歸,澳門在珠海的投資項目累計近1800項,占珠海外商投資總額近三成。改革開放前20餘年,澳門已成為珠海利用外資和出口的重要渠道,成為珠海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經貿夥伴。但這一時期的珠澳合作交流,主要是自發性、分散性的,基本停留在企業、民間層面。
1999年澳門回歸後,特別是2009年橫琴新區的掛牌,讓珠澳、粵澳合作進入到政府搭臺服務,從垂直分工到區域融合發展、資源互補的全新階段。
橫琴新區成立伊始,就被國傢賦予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的使命,並先後成立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以及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總面積約6平方公裡,作為對澳合作的主要平臺。
橫琴方面披露,截至今年8月,橫琴落地的澳門投資項目共26個,協議供地面積總計3.21平方公裡,實際累計供地2.43平方公裡。澳門特區政府已推薦83個項目進入粵澳合作產業園,預計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前期發展中心已投入使用,一批澳門企業進駐瞭商業孵化中心。
成立2年多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如今已成為澳門青年創業的“夢工廠”,截至目前,累計孵化218個項目,其中港澳團隊129傢。擁有國傢“千人計劃”專傢項目36個,培育國傢高新技術企業及廣東省高企培育入庫近30傢,孵化企業累計申報各項科技項目超過80項;谷內企業累計申報專利數量超過600件,已獲授權專利數量逾300件。
不斷上演的財富故事,激勵著在這裡打拼的澳門年輕人。廣為流傳的一個案例是,澳門青年周運賢在橫琴創辦瞭一傢名為“跨境說”的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兩年時間就從一個不到10人的創業小團隊,發展為知名跨境電商公司,面積達40畝的跨境電商產業園有望明年初動工。
為何選擇橫琴?周運賢稱,橫琴毗鄰港澳,創業谷又有眾多扶持政策,目前公司面積為700平方米,成立第一年租金全免,僅一項就為團隊省下150萬元。
落戶創業谷的安信通科技(澳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靳雨淅則表示,在橫琴創業,這裡不僅有澳門的廣闊市場,還能招到澳門缺乏的技術人才。
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表示,橫琴澳門創業谷的發展壯大,是珠澳、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的縮影,“它一方面承擔著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澳門青年成長成才的政治使命,一方面經濟功能不斷完善,創新溢出效應明顯”。
這種日益密切深入的合作讓珠澳兩城都從中獲益。一方面,面積僅30多平方公裡的澳門不及珠三角一個普通的鎮,長期飽受空間資源匱乏之困,亟須通過與橫琴的合作,突破空間瓶頸,另一方面,借助澳門的資金、產業、人才,橫琴得以在過去幾年實現瞭“跳躍式”發展,GDP從2009年的2.85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57.45億元,7年翻瞭55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瞭18倍,實際利用外資增長瞭759倍。
新變化
中山江門紛紛向澳門拋繡球
長期以來,粵澳合作的概念總被外界理解為是珠澳合作。但最近幾年,珠三角交通網絡的突飛猛進,令原有的區域城市合作格局出現新變化。中山、江門等珠三角周邊城市也紛紛牽手澳門,各類實質性開發項目接連上馬,為粵澳合作註入瞭新內涵。
2014年的年度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簽署6協議,大項目幾乎都被中山拿走:澳門與中山翠亨新區合作開發“粵澳全面合作示范區”,首期面積5平方公裡,粵澳遊艇自由行也放在中山首個試點。
2016年,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廣東與澳門共建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該經濟區規劃范圍包括江門市新會區、臺山市、恩平市的20個沿海鎮(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華僑農場),總規劃面積約3240平方公裡,核心區面積約520平方公裡,起步區面積約27.5平方公裡。在土地資源日益稀缺的珠三角可謂一枝獨秀。
早些時候發佈的《關於印發實施粵澳合作框架協議2017年重點工作的通知》列出瞭69項合作內容,盡管珠海仍是最大贏傢,拿到瞭18項,但中山、江門也分別有7項、3項。
今年下半年,澳門與中山、江門開展合作的消息頻出。幾天前,江門發改局在答復市政協委員李瀾關於推進大廣海灣經濟區江澳深度合作的建議中披露瞭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范區的新進展,稱江澳的未來合作重點,將是結合銀湖灣濱海新城規劃加快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范區建設,近期將重點做好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范區的規劃編制工作。
江門還創造性地提出瞭“飛地”合作構想,即銀湖灣填海的A區,規劃面積15570畝,作為澳門“飛地”,探索實施深度合作開發模式,“澳門在該區域內擁有自主管理權限,自主決定開發模式與方向,自主進行經營與發展”。
另一方面,澳門也加速在中山、江門佈局,為澳門創業青年拓展空間。江門發改局披露,該市將以環保電鍍基地周邊地塊為載體,規劃總面積6098畝,打造澳葡青年創新創業的新平臺。在開發模式上,將參照天津生態城、廣州知識城,采取“江門出地、澳門出資、合作開發、共同發展、利益共享”的合作開發模式,由江澳雙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土地一級開發、市政公用事業建設管理、進行全球招商引資和園區運營服務。
中山也醞釀成立澳門青年創業基地。澳門中山青年商會早些時候向媒體透露,已與中山翠亨新區簽署粵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合作協定,並分別與中山翠亨新區、中山市青年聯合會、國傢健康基地等六個機構簽署瞭戰略合作關系協議,助力澳門、中山兩地青年創業就業。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粵澳兩地帶來瞭新機遇。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今年6月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澳門將會連同大灣區的夥伴城市一起,秉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理念共建大灣區,加快制度創新和融合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實現商貿環境、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多元文化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統一。長遠而言要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及最優化配置,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灣區大市場。
在談到與珠海、江門、中山等大灣區不同城市的合作有何側重、特色時,崔世安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引導業界參與廣東自貿區建設,加快推進在珠海橫琴的“粵澳合作產業園”及“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共同推動中山粵澳全面合作示范區、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的建設,支持澳門中小企業、青年人到內地發展,創新創業和就業,“我們期望在區域合作中增強民生福祉和協助市民發展進步,讓更多的澳門市民及企業有參與感和獲得感,推動澳門與內地的融合發展”。
有澳門業界人士直言,過去由於交通不便,與澳門毗鄰的珠海自然是首選的投資合作對象,但隨著廣佛江珠城軌動工,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交通日益便捷完善,未來澳門、江門、中山等城市都將融入半小時經濟生活圈,中山、江門等珠三角城市對澳門產業、人才、資金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大。
新動作多舉措出臺再推珠澳深層合作
當越來越多大灣區兄弟城市紛紛“牽手”澳門,珠海拿什麼競爭,如何持續保持對澳合作的優勢?珠海與澳門的合作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廣東自貿區橫琴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橫琴新區特別是橫琴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堅持“面向世界、優先港澳”的原則,對澳門合作取得瞭積極成效,為瞭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不但設立瞭初始規模100億元的粵澳合作產業發展基金,還設立瞭20億元的澳門青年創業投資基金。
該負責人稱,下一步,橫琴將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的歷史性契機,在產業、要素、人員等方面進一步拓展和提升與澳門的合作深度、領域和精準度,包括加快推進粵澳合作產業園建設和政策落地,加大土地供給力度,爭取更多優質項目進駐,一批標志性項目建成運營;舉辦“中國-拉美國際博覽會”,全力搭建中拉經貿展示、交流、合作平臺,邀請澳門各界廣泛參與,配合澳門發展會展產業和建設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
該負責人介紹,未來橫琴將推動輕軌交通實現對接,加快建成橫琴口岸綜合交通樞紐等重大跨境交通基礎設施,為兩地輕軌銜接創造條件。同時,推進通關模式創新,推進橫琴“粵澳信息港”項目,爭取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范圍內,針對澳門企業、澳門人員等積極爭取率先建成與澳門趨同的互聯網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今年粵澳合作的重頭戲,珠海、澳門之間還將建設一條粵澳新通道,項目已進入公示階段,有望今年動工,2019年完工。
按照國務院《珠海口岸查驗機制創新試點方案》,粵澳新通道未來將采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通關模式。根據初步設想,澳門居民未來過關時不用再過兩個關,進入內地時隻需使用回鄉證,返回澳門時用身份證,查一次證即可。粵澳合作硬件、配套政策的持續完善,將進一步推動珠澳融合。
專傢建議油煙靜電機
珠澳合作尚有巨大空間
“海洋文章”值得一做
盡管越來越多的珠三角城市紛紛“牽手”澳門,但與澳門隔水相望的珠海在粵澳合作上的優勢仍難以替代。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認為,未來珠澳一體化有非常大前景和市場潛力,珠澳兩地各有優勢,又臨海對望,珠海區位條件良好,特色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經濟規模增長較快,澳門面積狹小,要發展成世界級的休閑中心,須依靠外力支持,區域合作是澳門、珠海的不二選擇。
向曉梅建議,珠澳兩地合作可結合水域,突出海洋,展開一系列海洋產業鏈的構建,圍繞生態環境、海域管理與珠海形成對接及協調;圍繞產業發展,如推濱海旅遊、海洋文化,或與海洋有關的高端服務業,像海洋金融、海洋會展等,同時兩地應整合兩地旅遊教育資源,塑造和發揮各地旅遊特色。
珠澳合作尚有巨大空間。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直言,珠海、澳門兩地的融合還不夠,一墻之隔的很多資源,如教育、科技、服務業等尚未有效整合起來。澳門也是與葡語國傢有聯系的地方,中國這麼多城市,隻有澳門有這個優勢,珠海應通過澳門走向葡語國傢。
澳門海洋學會會長何偉添則建議珠海、澳門應在海洋經濟上做好文章。他說,珠海擁有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所欠缺的生產和市場腹地,是兼容性較強的經濟功能區。海洋經濟合作是提升珠澳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兩地應加快海洋產業合作,重點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新能源利用等,實現澳門與珠海海洋經濟的大發展,令其成為全國海洋經濟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區、全國海洋科技產業發展及海陸一體開發、統籌發展的先行區、全國科學發展的示范區、南海海洋經濟綜合開發的試驗區。
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教授陳章喜認為,澳門土地面積狹小,發展旅遊休閑的空間有限,旅遊休閑面臨發展瓶頸。珠海存在海島旅遊資源開發深度不夠,要突破這些瓶頸,最優的解決方式就是發揮區域合作優勢,加強旅遊合作,積極拓油煙處理機價格展旅遊休閑空間,共同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珠澳旅遊休閑新灣區”。
出品:南都采編指揮中心
主持:南都大灣區工作室
采寫:南都記者楊亮
攝影:南都記者吳進
粵港澳大灣區信息中樞,南都智庫產品
中山江門紛紛牽手澳門,大灣區城市合作格局出現新變化
大灣區融合時代珠澳合作如何加深感情?
關註南都大灣區請掃我
珠海十字門、橫琴一帶,河對岸就是澳門。
與澳門僅隔一條水道的珠海橫琴成瞭珠澳合作的“主陣地”,這裡的建設如火如荼。
靜電除油煙機價格灣區交界經濟之二
每天早上8點,32歲的張麗(化名)會準時從珠海夏灣的傢出發,乘公交車到拱北口岸,經由自助通道過關,趕在9點鐘前到澳門一傢從事零售、旅遊業務的公司上班。
據不完全統計,每天有數以萬計的人往返珠澳兩地,或上下班、或經商、或買菜,這一出出“雙城記”,已成為珠澳兩座城市日益融合的生動見證。截至今年8月,僅在珠海橫琴落地的澳門投資項目就有26個,澳門特區政府已推薦83個項目進入粵澳合作產業園,預計總投資超2000億元。作為粵澳合作的重要實踐者,珠澳合作經歷瞭由改革開放初期自發性、分散性,向“政府搭臺服務”、區域融合資源互補的轉變。
雙城記
通關提速見證珠澳融合日益緊密
“現在從珠海到澳門上班隻要45分鐘,就跟在一個城市內上班沒兩樣,這在十幾年前還很難想象。”張麗說,最初拱北口岸采用人工通關,效率較低,每次排隊通常要一個多小時,一天往返兩趟光排隊動輒就要三四個小時,每天往返珠澳並不現實,過去很多同事隻能寄宿澳門,每周回珠海一次。
據不完全統計,澳門約有10萬外地工作者,其中不少人像張麗一樣,選擇在生活成本更低的珠海定居,在澳門工作,演繹一出出“雙城記”。
橫琴口岸24小時通關開放、澳門單牌車出入橫琴落地……過去幾年,張麗見證瞭珠澳融合的日益緊密,通關日趨便利化,過關等候時間從最初的一兩個小時,縮短至十幾分鐘。她也從一個普通文員,升任公司財務部門負責人。
令張麗感受最深的,還是收入上的變化。她說,自己在珠海工作時,月薪隻有3000多元,到澳門第一個月試用期就漲到7000元,轉正後1萬多元,如今有1.8萬元左右。
由於珠海物價更便宜,每天經關口來拱北買菜購物的澳門人絡繹不絕。張麗說,其身邊不少澳門本地人娶瞭內地新娘,很多都選擇在珠海買房定居,每天跟她一樣過關到澳門上班。
除瞭市場經濟調節下人員的自發流動,珠澳的經貿交流更是源遠流長。特別是近年來,伴隨珠海經濟的起飛,越來越多的澳門人和澳門企業湧入珠海“淘金”———投資或創業。與澳門僅隔一條水道的珠海橫琴,更是成瞭珠澳合作的“主陣地”。
橫琴面積106平方公裡,是澳門現有面積的3倍。2009年掛牌成為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之後我國第三個國傢級新區之前,這裡隻是一個以養蠔業和農業為支柱的海島,GDP僅2.85億元,經濟遠遠落後珠三角一些發達村鎮。
早年在英國留學的澳門女企業傢邱玉珍記得第一次到橫琴,迎接她的隻有一片爛泥地和幾條臟兮兮的土路,偶有汽車開過,塵土飛揚,周邊都是蕉林綠野。
但當時間來到2012年,橫琴開發已如火如荼,陸續湧來的項目,大氣磅礴的施工場面讓邱玉珍感受到瞭創業的激情,“我覺得時機到瞭,當時想就是這裡瞭”,邱玉珍說。
同年11月,她在橫琴註冊“橫琴新區優越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為那些想到橫琴投資的境外企業提供中介、咨詢服務。過去五年間,其引進幾十傢澳門企業落戶橫琴。
原本隻會說粵語的邱玉珍,為瞭更好地在珠海創業,五年前開始學說普通話,如今已經能跟人流暢交談。“我現在八成時間都在講普通話,丈夫經常調侃我還會不會講粵語。”
橫琴新區
借力澳門優勢實現“跳躍式”發展
像邱玉珍、張麗這樣往返珠澳,上演“雙城記”的人隻是珠澳兩地交流合作的一個縮影。
改革開放之初,澳門一度是珠海走向世界的“窗口”。據《光明日報》報道,從1978年到1999年澳門回歸,澳門在珠海的投資項目累計近1800項,占珠海外商投資總額近三成。改革開放前20餘年,澳門已成為珠海利用外資和出口的重要渠道,成為珠海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經貿夥伴。但這一時期的珠澳合作交流,主要是自發性、分散性的,基本停留在企業、民間層面。
1999年澳門回歸後,特別是2009年橫琴新區的掛牌,讓珠澳、粵澳合作進入到政府搭臺服務,從垂直分工到區域融合發展、資源互補的全新階段。
橫琴新區成立伊始,就被國傢賦予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的使命,並先後成立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以及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總面積約6平方公裡,作為對澳合作的主要平臺。
橫琴方面披露,截至今年8月,橫琴落地的澳門投資項目共26個,協議供地面積總計3.21平方公裡,實際累計供地2.43平方公裡。澳門特區政府已推薦83個項目進入粵澳合作產業園,預計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前期發展中心已投入使用,一批澳門企業進駐瞭商業孵化中心。
成立2年多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如今已成為澳門青年創業的“夢工廠”,截至目前,累計孵化218個項目,其中港澳團隊129傢。擁有國傢“千人計劃”專傢項目36個,培育國傢高新技術企業及廣東省高企培育入庫近30傢,孵化企業累計申報各項科技項目超過80項;谷內企業累計申報專利數量超過600件,已獲授權專利數量逾300件。
不斷上演的財富故事,激勵著在這裡打拼的澳門年輕人。廣為流傳的一個案例是,澳門青年周運賢在橫琴創辦瞭一傢名為“跨境說”的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兩年時間就從一個不到10人的創業小團隊,發展為知名跨境電商公司,面積達40畝的跨境電商產業園有望明年初動工。
為何選擇橫琴?周運賢稱,橫琴毗鄰港澳,創業谷又有眾多扶持政策,目前公司面積為700平方米,成立第一年租金全免,僅一項就為團隊省下150萬元。
落戶創業谷的安信通科技(澳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靳雨淅則表示,在橫琴創業,這裡不僅有澳門的廣闊市場,還能招到澳門缺乏的技術人才。
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表示,橫琴澳門創業谷的發展壯大,是珠澳、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的縮影,“它一方面承擔著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澳門青年成長成才的政治使命,一方面經濟功能不斷完善,創新溢出效應明顯”。
這種日益密切深入的合作讓珠澳兩城都從中獲益。一方面,面積僅30多平方公裡的澳門不及珠三角一個普通的鎮,長期飽受空間資源匱乏之困,亟須通過與橫琴的合作,突破空間瓶頸,另一方面,借助澳門的資金、產業、人才,橫琴得以在過去幾年實現瞭“跳躍式”發展,GDP從2009年的2.85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57.45億元,7年翻瞭55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瞭18倍,實際利用外資增長瞭759倍。
新變化
中山江門紛紛向澳門拋繡球
長期以來,粵澳合作的概念總被外界理解為是珠澳合作。但最近幾年,珠三角交通網絡的突飛猛進,令原有的區域城市合作格局出現新變化。中山、江門等珠三角周邊城市也紛紛牽手澳門,各類實質性開發項目接連上馬,為粵澳合作註入瞭新內涵。
2014年的年度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簽署6協議,大項目幾乎都被中山拿走:澳門與中山翠亨新區合作開發“粵澳全面合作示范區”,首期面積5平方公裡,粵澳遊艇自由行也放在中山首個試點。
2016年,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廣東與澳門共建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該經濟區規劃范圍包括江門市新會區、臺山市、恩平市的20個沿海鎮(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華僑農場),總規劃面積約3240平方公裡,核心區面積約520平方公裡,起步區面積約27.5平方公裡。在土地資源日益稀缺的珠三角可謂一枝獨秀。
早些時候發佈的《關於印發實施粵澳合作框架協議2017年重點工作的通知》列出瞭69項合作內容,盡管珠海仍是最大贏傢,拿到瞭18項,但中山、江門也分別有7項、3項。
今年下半年,澳門與中山、江門開展合作的消息頻出。幾天前,江門發改局在答復市政協委員李瀾關於推進大廣海灣經濟區江澳深度合作的建議中披露瞭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范區的新進展,稱江澳的未來合作重點,將是結合銀湖灣濱海新城規劃加快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范區建設,近期將重點做好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范區的規劃編制工作。
江門還創造性地提出瞭“飛地”合作構想,即銀湖灣填海的A區,規劃面積15570畝,作為澳門“飛地”,探索實施深度合作開發模式,“澳門在該區域內擁有自主管理權限,自主決定開發模式與方向,自主進行經營與發展”。
另一方面,澳門也加速在中山、江門佈局,為澳門創業青年拓展空間。江門發改局披露,該市將以環保電鍍基地周邊地塊為載體,規劃總面積6098畝,打造澳葡青年創新創業的新平臺。在開發模式上,將參照天津生態城、廣州知識城,采取“江門出地、澳門出資、合作開發、共同發展、利益共享”的合作開發模式,由江澳雙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土地一級開發、市政公用事業建設管理、進行全球招商引資和園區運營服務。
中山也醞釀成立澳門青年創業基地。澳門中山青年商會早些時候向媒體透露,已與中山翠亨新區簽署粵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合作協定,並分別與中山翠亨新區、中山市青年聯合會、國傢健康基地等六個機構簽署瞭戰略合作關系協議,助力澳門、中山兩地青年創業就業。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粵澳兩地帶來瞭新機遇。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今年6月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澳門將會連同大灣區的夥伴城市一起,秉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理念共建大灣區,加快制度創新和融合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實現商貿環境、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多元文化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統一。長遠而言要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及最優化配置,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灣區大市場。
在談到與珠海、江門、中山等大灣區不同城市的合作有何側重、特色時,崔世安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引導業界參與廣東自貿區建設,加快推進在珠海橫琴的“粵澳合作產業園”及“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共同推動中山粵澳全面合作示范區、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的建設,支持澳門中小企業、青年人到內地發展,創新創業和就業,“我們期望在區域合作中增強民生福祉和協助市民發展進步,讓更多的澳門市民及企業有參與感和獲得感,推動澳門與內地的融合發展”。
有澳門業界人士直言,過去由於交通不便,與澳門毗鄰的珠海自然是首選的投資合作對象,但隨著廣佛江珠城軌動工,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交通日益便捷完善,未來澳門、江門、中山等城市都將融入半小時經濟生活圈,中山、江門等珠三角城市對澳門產業、人才、資金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大。
新動作多舉措出臺再推珠澳深層合作
當越來越多大灣區兄弟城市紛紛“牽手”澳門,珠海拿什麼競爭,如何持續保持對澳合作的優勢?珠海與澳門的合作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廣東自貿區橫琴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橫琴新區特別是橫琴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堅持“面向世界、優先港澳”的原則,對澳門合作取得瞭積極成效,為瞭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不但設立瞭初始規模100億元的粵澳合作產業發展基金,還設立瞭20億元的澳門青年創業投資基金。
該負責人稱,下一步,橫琴將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的歷史性契機,在產業、要素、人員等方面進一步拓展和提升與澳門的合作深度、領域和精準度,包括加快推進粵澳合作產業園建設和政策落地,加大土地供給力度,爭取更多優質項目進駐,一批標志性項目建成運營;舉辦“中國-拉美國際博覽會”,全力搭建中拉經貿展示、交流、合作平臺,邀請澳門各界廣泛參與,配合澳門發展會展產業和建設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
該負責人介紹,未來橫琴將推動輕軌交通實現對接,加快建成橫琴口岸綜合交通樞紐等重大跨境交通基礎設施,為兩地輕軌銜接創造條件。同時,推進通關模式創新,推進橫琴“粵澳信息港”項目,爭取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范圍內,針對澳門企業、澳門人員等積極爭取率先建成與澳門趨同的互聯網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今年粵澳合作的重頭戲,珠海、澳門之間還將建設一條粵澳新通道,項目已進入公示階段,有望今年動工,2019年完工。
按照國務院《珠海口岸查驗機制創新試點方案》,粵澳新通道未來將采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通關模式。根據初步設想,澳門居民未來過關時不用再過兩個關,進入內地時隻需使用回鄉證,返回澳門時用身份證,查一次證即可。粵澳合作硬件、配套政策的持續完善,將進一步推動珠澳融合。
專傢建議油煙靜電機
珠澳合作尚有巨大空間
“海洋文章”值得一做
盡管越來越多的珠三角城市紛紛“牽手”澳門,但與澳門隔水相望的珠海在粵澳合作上的優勢仍難以替代。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認為,未來珠澳一體化有非常大前景和市場潛力,珠澳兩地各有優勢,又臨海對望,珠海區位條件良好,特色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經濟規模增長較快,澳門面積狹小,要發展成世界級的休閑中心,須依靠外力支持,區域合作是澳門、珠海的不二選擇。
向曉梅建議,珠澳兩地合作可結合水域,突出海洋,展開一系列海洋產業鏈的構建,圍繞生態環境、海域管理與珠海形成對接及協調;圍繞產業發展,如推濱海旅遊、海洋文化,或與海洋有關的高端服務業,像海洋金融、海洋會展等,同時兩地應整合兩地旅遊教育資源,塑造和發揮各地旅遊特色。
珠澳合作尚有巨大空間。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直言,珠海、澳門兩地的融合還不夠,一墻之隔的很多資源,如教育、科技、服務業等尚未有效整合起來。澳門也是與葡語國傢有聯系的地方,中國這麼多城市,隻有澳門有這個優勢,珠海應通過澳門走向葡語國傢。
澳門海洋學會會長何偉添則建議珠海、澳門應在海洋經濟上做好文章。他說,珠海擁有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所欠缺的生產和市場腹地,是兼容性較強的經濟功能區。海洋經濟合作是提升珠澳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兩地應加快海洋產業合作,重點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新能源利用等,實現澳門與珠海海洋經濟的大發展,令其成為全國海洋經濟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區、全國海洋科技產業發展及海陸一體開發、統籌發展的先行區、全國科學發展的示范區、南海海洋經濟綜合開發的試驗區。
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教授陳章喜認為,澳門土地面積狹小,發展旅遊休閑的空間有限,旅遊休閑面臨發展瓶頸。珠海存在海島旅遊資源開發深度不夠,要突破這些瓶頸,最優的解決方式就是發揮區域合作優勢,加強旅遊合作,積極拓油煙處理機價格展旅遊休閑空間,共同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珠澳旅遊休閑新灣區”。
出品:南都采編指揮中心
主持:南都大灣區工作室
采寫:南都記者楊亮
攝影:南都記者吳進
粵港澳大灣區信息中樞,南都智庫產品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